台灣無人機與無人水面載具(USV)製造商正積極建構完整的本土供應鏈,以強化國防實力並擴大出口市場。
多家國內廠商將於 9 月 18 日至 20 日舉行的「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Taipei Aerospace & Defense Technology Exhibition)中展示最新技術。據中央社,此次展會將聚焦台灣國防產業發展,突顯台灣推動「去中化」無人機供應鏈、強化國防與拓展國際市場的決心。
總統賴清德表示,政府計畫將明年國防預算提高至 GDP 的 3% 以上。若相關預算通過,部分資金將用於採購無人機與無人船等武器系統。
根據國防部軍備局 7 月公布的軍用商規無人機採購案,明年至 2027 年間,國軍將採購 48,750 架無人機,總預算近新台幣 500 億。此外,明年國防預算亦包含 1,320 艘無人水面載具訂單,預估採購金額上看新台幣 180 億。
漢翔航空工業指出,該公司為國內少數具備整機製造能力的企業,航太展中將展示其研發的反無人機系統。漢翔預期,隨著政府推動自主供應鏈,本土業者的訂單有望大幅成長。
亞洲航空則與碳基科技合作研發軍用偵察無人機「銳鳶二型」並交付中科院。中科院也授權亞航「中型無人機複材機體製造」技術,雙方將持續合作量產。
雷虎科技計畫在美國設立工廠,進行無人機馬達及關鍵零組件的量產。此次展會中也將展示六款無人系統平台,包括地面載具、無人機及 USV。其展區也將展示多項台灣製核心零件,並發表最新 USV 產品海鯊號(SeaShark 600 Stealth),該船艦具備隱身、低噪音、反干擾、避障與多任務協同等功能,最多可搭載 600 公斤,可用於偵察與攻擊任務。
另一方面,台船公司將展示其 USV「奮進魔鬼魚號」(Endeavor Manta),可應用於國防、搜救與離岸風電支援。除了衛星通訊與舷外馬達外,其餘零件皆為國產製造。
中光電智能機器人公司(Coretronic Intelligent Robotics)去年取得國防部 3,037 架監偵型無人機量產訂單,並計劃進軍中東與東協市場。該公司也正投入反無人機系統研發,整合毫米波雷達、AI 影像分析與感測技術。
東元電機正致力於開發可應用於農業與物流的無人機馬達與電池系統;材料廠邦泰也投入無人機輕量複合材料的研發與生產;新光合成纖維則預計在 2027 年於桃園建置北台灣最大的無人機產業中心,包含製造、研發、飛行測試與認證設施。
根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台灣無人機出口達新台幣 3.64 億,較去年同期增加 7.49 倍,出口前 5 大市場分別為波蘭、美國、德國、捷克與香港,合計占 97%。

資料來源:
台灣無人機產業崛起 打造自主供應鏈強化國防與出口 
連結:https://www.taiwannews.com.tw/zh/news/6195927